近十年来,随着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普遍进入体制内课堂。同时,一些比较激进的教育者,创办了一些读经学堂或书院。
其中,以王财贵教授影响最大,其儿童读经推广影响巨大,还创办国学文理书院,试图融通中西的圣贤文化,培养新时代的国学大师。其功绩着实令人钦佩。
但是,我总感觉体制内国学教育流于形式,而读经学堂又过于极端,皆非我理想的国学教育。
国学一词,很不严谨,内容过于宽泛,但大家都在用,也爱用。每个教育者都会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教育实践。
从事新教育实践三年来,我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首先,国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关于学校的教学体系,我比较认同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体系。其体系包括六个方面,学问教育求真,类似我们的智育;道德教育求善,类似我们的德育;艺术教育求美,类似我们的美育;宗教教育求圣,类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身体教育求健,类似我们的体育;生活教育求富,类似我们的劳动教育。国学教育属于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内容,就是求善求圣,这点和我们体制内的思政课是基本一致的。
国学教育和一般思政课的区别是,思政课立足于各种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等,时代性和灌输性强,基本属于硬性要求。由于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思政课整体效果不佳。而国学和传统文化在这三个方面,有极强的优势。加上儒家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接近,所以目前政府也在做两方面的整合工作。相信很快,我们的思政课将大量融入儒家经典和儒家思想。
新教育的国学课,读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传统读经不解经的学习方法,可能不适合新教育。对于小朋友,解经不可能太详细,但要和具体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因为要解经,所以读经速度不可能太快。一些学校一年背一本,乃至一学期被一本,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大量读背,可以提高孩子的背诵能力和语文水平,对记忆能力强的孩子问题不大,对记忆力差的孩子问题就很大。如果国学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学习负担,那么国学很难让孩子内心接受。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是让国学智慧执导我们的生活,没有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讲解,一个小孩子能领悟多少国学智慧呢。
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小孩子小时读背,大了他自然会融会贯通加以应用。这种观点,放在科举时代,因为语言环境的原因,我认为是可行的。但是在当今的语言环境里,我认为很难,几乎不可能。我看到过一些小时熟背经典的孩子,长大后几乎完全告别经典,看不到有任何学过经典的影子。这和我们小时候背一些课文,长大后完全忘记是一个道理。如果学中文专业,或是做文字工作,当你的背记内容或许被重新激活,加以应用。大多情况,小时背记的内容,如果没有被理解应用,长大后几乎都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