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明天进行IPO申购的浙江国祥,突然遭到市场质疑,从而引发A股市场的关注。
10月7日晚,上交所已经暂停其IPO发行程序,且表示对该公司开展一次专项核查。
上交所将对该公司开展专项核查
市场质疑该公司IPO三大问题,一是同一资产二次上市;二是左手分红右手融资;三是超额募资与高发行价。
原定于10月9日进行申购的浙江国祥,10月7日晚发布公告称,因有关媒体报道,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发行人及主承销商决定暂停后续发行工作,待有关事项得到核实与澄清后再继续发行工作。
在公告中,浙江国祥表示,原定于10月9日(T日)进行的申购暂缓。
同一时间,上交所就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暂停首次公开发行答记者问。
近日,有自媒体关注浙江国祥存在同一资产二次上市、发行定价较高等情况,上交所表示,“我们已关注到有关报道。自媒体反映的有关情况,我们在审核中已予以关注,进行了专门问询。目前,浙江国祥已暂停IPO发行程序。我们将针对自媒体反映情况,对浙江国祥开展一次专项核查。”
质疑1:“同一资产二次上市”
市场质疑该公司是“同一资产二次上市”。根据招股书披露,浙江国祥目前的空调业务来自以前的上市公司国祥股份。
国祥制冷是由台湾制冷大王陈和贵及其儿子陈天麟于1993年在绍兴成立的空调制冷企业,2003年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台商控制上市公司。其后因为业绩滑坡,该公司成为“*ST国祥”。
2011年,华夏幸福完成借壳国祥股份,原上市公司董秘徐根伟、文员徐士方夫妇以8000万元从华夏幸福手中拿下空调资产。2015年浙江国祥挂牌新三板,2016年底转战IPO。
此后8年时间,浙江国祥先是闯关上交所主板失败,然后闯关上交所科创板失败,2021年再次闯关上交所主板,历时600天终于成功。
此前,上交所已要求发行人说明取得国祥制冷资产的背景、所履行的决策程序、审批程序与信息披露情况等相关问题。
浙江国祥回复称,原上市公司国祥制冷实际控制人陈天麟对国祥制冷经营失去信心,并准备家庭移民英国,拟不再继续从事中央空调相关经营业务。而由于重大资产重组置出资产受让方幸福基业主营业务系房地产投资开发业务,亦无意经营中央空调业务的计划,有意待相关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尽快出售其因重组需要而购入的中央空调相关业务。
2012年9月21日,幸福基业与陈根伟、徐士方夫妇控制的国祥控股签署协议,将其持有的国祥有限100%股权以8000万元价格转让给浙江国祥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至此,浙江国祥控股股东变更为国祥控股,实际控制人为陈根伟、徐士方夫妇,至今未发生变化。
浙江国祥表示,虽然公司前身为原上市公司国祥制冷的全资子公司,但实际控制人拥有的公司股权系从与国祥制冷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交易的交易对手方幸福基业购入,并非直接来源于上市公司。
质疑2:左手分红右手融资
市场质疑的第二个问题,在公司冲刺IPO募资过程中,浙江国祥一边是清仓式分红,一边是巨额资金理财,一边是进行IPO融资。
那么浙江国祥IPO融资是否有圈钱嫌疑?
资料显示,2017年公司净利润为2942.36万元,而现金分红高达2989.03万元,一年利润被全部分完;2018年,公司净利润仅为806.72万元,而公司现金分红高达4019.73万元,严重透支当期利润。
市场注意到,陈根伟、徐士方夫妇合计控制公司65.33%股权。换言之,实控人拿走了公司大部分现金。
另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2.11亿元、4.06亿元、7.34亿元,占同期总资产之比分别为22%、30%、43%。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进一步攀升至9.02亿元。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IPO拟募资7.37亿元,其中5.3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而2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项目。
市场为此提出质疑,一边是理财投入9个亿的公司,一边是拟募资7个亿,这样的公司是否需要向市场募资?
质疑3:投资者质疑定价合理性
市场质疑的第3个问题,即该公司高定价是否合理。
据了解,浙江国祥主板上市发行价定价为68.07元/股,对应发行市盈率51.29倍,发行保荐承销机构为东方证券。
市场分析认为,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7.37亿元,若按发行价68.07元/股和3502.34万股的新股发行数量计算,公司预计募集资金总额23.8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2.28亿元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21.56亿元。换言之,若公司上市发行成功,或将超募16亿元,而东方证券等承销商将赚取巨额承销费。
浙江国祥此次市盈率超50倍,其所在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7.81倍。公司定价不仅远超行业值,同时也远超美的、格力电器等头部优秀空调企业。针对高溢价发行,相关投资者直接质疑定价合理性。
招股书显示,浙江国祥2020年至2022年,其总营收分别为10.18亿、13.4亿和18.66亿,其净利润分别为1.2302亿、1.1601亿和2.6083亿,2023年上半年营收为9.9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7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9.85%、20.16%。